最近,江苏省的城市足球联赛引发了广泛关注。借助“散装江苏”“十三太保”等网络热梗的流行,“苏超”已成为全网造梗与玩梗的狂欢。然而,流量虽是一把双刃剑,伴随着“苏超”热度的上升,这场草根足球的盛宴正在面临着流量带来的双重挑战。表现出色的南通队被疯狂传播称挑战国足,南通队的官方账号紧急澄清:“我们自己怎么不知道?”此时,网友们不仅热衷于“南通队约战国足”的谣言,甚至利用AI技术制造出“南通10:0击败阿根廷国家队”的戏谑内容。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网民涌入军事机关的官方账号留言,要求在例如美国“超级碗”这样的赛事中增加战斗机飞越的环节。关于“苏超”的讨论逐渐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开始呈现出饭圈化的倾向。
业余球队挑战职业国足的谣言之所以传播,根源在于广大网友对国足的失望。6月5日,中国队在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客场以0比1不敌印度尼西亚,小组垫底彻底无缘出线。国足的表现一再让球迷失望,最终打破了球迷们悬着的心。竞技体育的核心在于拼搏和进取,而缺乏激情与希望的状态更让球迷心痛。2019年,里皮辞去国足总教练时曾痛批国足“害怕比赛、没有斗志、没有胆量”,如今这一问题依旧存在。讽刺的是,国足欠缺的拼搏精神,反而在业余选手云集的“苏超”中得到了体现。口号“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不仅展现了“散装江苏”,更体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网友希望业余选手能发挥“鲶鱼效应”,激励国足重新振作,避免再次沦为不被认可的存在。
然而,除了借“苏超”表达对国足的质疑之外,赛事讨论已经表现出过度娱乐化的趋势。战术分析、赛事发展等专业话题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全民互动的非理性状态,这影响了正常的竞赛欣赏和讨论,使得原本积极意义的事件沦为一场空洞的网络狂欢。体育赛事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只追求“整活”,过度娱乐化难以承接庞大的流量。因此,“苏超”亟须坚持初衷,避免走向娱乐化与饭圈化的深渊。希望流量能够给“苏超”适度空间,让其回归质朴,共同欣赏精彩的比赛。
“苏超”“村超”等草根赛事的受欢迎程度证明了公众对足球的热情。足球需要热闹,但不仅限于热闹,火爆赛事的流量应转化为持久的运动热情。“苏超”的流量不应只是昙花一现,而是成为培养足球文化、促进城市发展的长效动力。当“苏超”的热情能够转化为青少年踢球的场所、社区球场的灯光,这场狂欢才算真正触及到中国足球发展的核心。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低门槛的草根赛事是吸引年轻人参与、扩大足球人口的重要途径,竞技体育的生命力在于拼搏的精神和大众的广泛参与。因此,“苏超”的流量将成为照亮中国足球事业发展的火炬。
此外,“苏超”的火爆也带动了地方文旅经济的发展,给草根赛事“破圈”提供了新的样本。江苏各地巧妙利用“苏超”与“散装江苏”网络话题,结合城市特色,主动将这些热梗融入官方宣传,促进城市间的联动,显著提升了文旅影响力。在成功“出圈”的同时,各地还推出观赛旅游套餐、城市IP展演等活动,有效引导赛事流量流向文化旅游领域,从而在“苏超”与城市文旅之间建立了良性的循环。
尽管文旅经济的成功不能简单复制,但其内在逻辑对其他城市发展赛会经济与文旅经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苏超”的走红既然是偶然也是必然。然而,当全民欢庆的热度退去,我们更应该关注“苏超”最真实的面貌。体育的生命力不在热搜的排名,而在每一次全力以赴的拼搏、每一脚充满想象力的传球,以及每一张因热爱而闪耀的面孔上。正如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所强调的,真实的拼搏精神与广泛的参与,才是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来源。